乡村振兴,产业是根基。近年来,董塘镇深入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,以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主线,充分的发挥村级党组织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导作用,创新推行“支部领办+多元驱动”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,走出了一条“支部引领、产业带动、群众增收”的强村富民之路。
董塘镇坚持“全镇一盘棋”的发展思路,由各村党支部牵头,对村集体资源资产做全面摸底、系统整合。针对土地撂荒、细碎化等明显问题,村委会实施统一规划、统一流转、统一开发,推动土地资源向优质资本转化。依托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,董塘镇系统摸排出闲置低效土地1.1万亩,截至目前已盘活7810亩,盘活率超70%。其中,江头村、新龙村、高莲村等村连片整合5500亩农田,引进现代化水稻-蔬菜轮作项目;董中村、南湖村、红星村盘活村集体闲置建设用地3处,新建共富车间,年产值超4500万元;依法规范集体资产租赁,新莲村、高莲村分别引进甜竹笋种植基地、罗氏虾厂房式养殖和屋顶光伏项目和金砂茶种植基地等项目,每年新增村集体收益50万元。
各村党支部充分的发挥引领作用,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,实施“一村一策”精准谋划,实现差异化、特色化发展。江头村依托传统蔬果种植优势,盘活现有大棚资源,联合种植大户规模化种植46亩香瓜,依托企业合作实现产销一体化。安岗村深耕红色文化资源,种植百亩观赏荷花打造“赏荷采莲”的田园体验,与红色革命遗址串珠成链,形成“红色教育+生态观光+农产品销售的复合型产业模式,年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,莲子等农产品销售额达12万元;新龙村、新莲村、高莲村则依托丹霞山区位优势,打造环丹霞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路线,整合移民文化、特色美食、美丽庭院、梯田等资源,开发研学旅行、生态观光、农事体验等特色项目,构建“吃住行游”产业链,带动集体经济增收超35万元。
构建“三级联动”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。一是强化支部领办。由村经济联合社出资,村“两委”干部带头投工投劳,成功实施高莲村200亩京包菜、新莲村500亩丝苗米等特色种植项目,实现年营收超120万元,切实发挥党支部致富带富作用。二是深化镇村协同。成立镇属强镇富村公司,搭建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平台。建立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,成功帮助村集体和农户销售包菜、红薯等滞销农产品;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,对接供销需求,促进产业提质增效。三是深化村企共建。引进农业种植大户开展深度合作,村集体以土地、资金等资源入股,公司可以提供技术、管理和市场支持,构建产销对接体系,实现企业未来的发展与集体经济壮大的良性互动。
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,建立“土地保底+就业增收+技能提升”的联农带农机制。通过村委会统一流转土地发展规模产业,农户既能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,又能优先获得产业基地就业机会,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。推行“公司+种养大户”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“村集体+村小组+村民”,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、资金入股、投工投劳参与创盛奶山羊标准化养殖基地、新莲甜竹笋、金砂茶等产业项目,公司可以提供种苗供应、技术指导、产品收购等全流程服务,既保障农产品品质,又解决农户“种难卖难”问题。通过产业高质量发展,每年带动村民增加土地租金收入超600万元,新增1068个家门口就业岗位,让村民切实分享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红利。